離家20多年在外漂泊,在家的時間很少,父母是農民,離不開老家的幾畝田地,不想讓他們種地,來城里和我們一起生活,他們不習慣,就是看重那幾畝地,現在的農產品糧食也賣不上價錢,辛苦一年往往是搭上功夫和汗水換不來幾個錢。
有時候又想還好有他們這些看重土地老實巴交的農民,都像我們這些走出去年青人,土地都荒廢啦,將來吃什么呢?生意要考慮產值和投入產出比,然而有一些行業是不能用生意的視角來權衡的。在饑荒年代用多少錢未必能買來一口糧,在缺水的沙漠,瀕死前萬金未必能買一口水。 今年剛好趕上十一假期回來看看他們,北方的這個時候正好是農忙收秋的季節,回家也正好幫一下忙,讓他們也緩解一下壓力,必然也都是六十多歲的人啦,回來真正干上活兒才發現,自己還不如他們呢,必然我從來沒干過這些農活兒,第一天下來就是渾身酸疼,手也磨出了血泡。
我們都想讓父母過上我們想象的美好生活,往往發現他們并不習慣我們給的生活,他們更習慣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和人。如果是他們愿意的喜歡的就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吧,做兒女的抽空多一點時間陪伴,抽空多幫一把手,也許這就是我理解的孝順吧。